语文教案

时间:2025-08-24 00:08:15
有关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

有关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

作为一名教师,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,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语文教案 篇1

内容预览:

《雨林的毁灭--世界性灾难》教案

一﹑学习目标

1、理解课文内容,能分析雨林毁灭造成的巨大灾难

2、掌握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

3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

4、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,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

二﹑教学重难点:

重点:目标2

难点:目标3

  三﹑教学方法 :先学后教、圈点批划法、朗读法

四﹑教学过程:

(一)导入:

1、 出示课件:展示热带雨林的风光

2、 导语: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,雨林不仅美丽神秘,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。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,而动物则是非常珍贵稀有的。那如果它消失了,毁灭了,后果是相当严重的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《雨林的`毁灭--世界性灾难》。

(二)出示教学目标

(三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,理解课文的内容

1、自学指导: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,借助课下注释、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,

理解课文内容,思考问题:

雨林的毁灭会造成的怎样的巨大灾难?

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。8分钟后,老师提问。

2、学生读课文,找出问题的答案,划下来。

3、老师提问,形成板书

师小结: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,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,引起全球气温升高,冰川溶解、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,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,所以作者说,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。

(四)细读课文,掌握说明方法

1、自学指导: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、清楚,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,常用的说明方法有:列数字、作比较、举例子、打比方、分类别、列图表、作引用等。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方法为:说明了 (说明对象)的 (特点) (时间:7分钟)

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,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,用直线划下来,并在书上标上作用。(回答的格式:我认为第 段中的 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,作用是 ) 时间:7分钟

2 、学生默读课文,划说明方法,并标上作用,先写完的同学可以先给老师看,或者同桌互相检查。

例如:刘易斯?斯科特的《雨林》一书列出数字表明,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(相当于38个足球场)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,列数字,做比较的说明方法。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,令人震惊,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,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,让人触目惊心,体现了语言的准确、形象、直观的特点。

3、 师小结:本文运用了列数字、作比较、举例子、引资料等的说明方法,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楚,透彻,明白。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准确﹑形象的特点。

(五)品读课文,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

1、自学指导: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的特点,体会语言要明确这些词语表示猜测、估计、还是表示范围、程度等,这些词语删去后句子的表达有什么不同,要把这些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分析。(时间:6分钟)

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,为什么?

(1) 然而昆虫共有1000万种乃至一亿种,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。

(2) 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. 45亿年前的二叠纪。

2 、学生进行品析

3、 教师提问

(六)总结提高

教师提问:学习完本课后,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?

思考后,同桌互相讨论。

教师总结 :地球是我家,人人要爱她,作为地球的主人,我们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,从身边做起,从小事做起,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。

五、布置作业

小调查:在你的身边,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?并为改正这些行为出谋划策,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写下来。

......

语文教案 篇2

教学案例:

师:同学们好!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,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?(板书平分)。

生:平分就是分成相等的两份。

师:世界上哪些事物可以平分?

(生自由谈。)

(再板书生命)看了“平分生命”这个题目,你有什么疑问?

生:生命怎么可能平分呢?

生:“平分生命”一定含有一个感人的故事。

师:说得好,那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,没读通顺、没读过瘾,别停下来。(学生读书)。

师:读了这个故事,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,你们猜猜老师想提的问题是什么?再读读书,猜一猜,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。

生1:老师,您也许会问“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?”

生2:“平分生命”赞扬了一种什么精神?

生3:文中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?

(学生都想猜出正确问题,老师微笑不语)

师:你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,看来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思考了。我们就应该这样读课文,但是每个人在读书时认识不同,所产生的疑问也是不同的,我想知道:读了文章,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?看看和我一样吗?

(学生很意外)能说说吗?

生:读了文章,我很感动,喜欢这个小男孩。

生: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了不起。

师:和老师想法一样,你喜欢他什么呢?

生:他很勇敢。

师:概括得好,请同学到文中找找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,画一画、读一读、想一想。

师:把你画的语句读给小组同学听,读后还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,四人小组合作时,要互相帮助,按1—4号顺序说。

生:小组内交流。

师:同学们推荐刚才发言最出色的同学,说给全班同学听。 (学生发言)。

······

师:现在,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,想一想,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?

默读课文,找一找,画一画。

生:默读课文,画句子。

师:画好之后,咱们互相交流交流,交流之后,我们会知道更多。

生1:我画的句子是:抽血时,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,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。当抽血完毕后,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,躺在床上一动不动。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男孩甘愿为妹妹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伟大情 ……此处隐藏6691个字……事内容、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蕴涵的道理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。

教学目标

1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了解故事内容,懂得艺无止境的道理。学习张石匠知错就改和小伙子谦虚的美好品格。

3.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,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,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。

4.认识“捺、啧、档”3个生字,正确书写“碑、输、楷”等11个生字,读懂带生字的词和重点语句。

教学重、难点

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,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。

教学时间

2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第1课时

一、谈话导入,读题质疑

1.导入:在民间,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,我们统称为工匠。在太行山脚下就有一位张石匠,他手艺高超,远近闻名。有一天,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民间故事。(板书课题)

2.审题:看文题,可知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。拜师学艺,是很平常的事,张石匠拜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?

【从课题入手,在平常中寻不平常,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,培养他们思考、提问的能力。】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,看谁能把文章读得准确、流利!

1.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书,读中圈出生字新词,并自认自读。

2.指名分段读课文(激励赛读),师生共同围绕是否读得正确、流利进行评价(在读中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纠正读中的问题)。

3.交流:读了课文,你有什么话要说?(可以是内容概括,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,也可以是初读感受等。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,以便不断找准新的交流切入点。)

【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,重视读中的点拨与评价,能增强学生读书的主动性,训练的实效性;及时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,提高学生读书能力,培养学生边读书、边思考的习惯。】

三、细读对话,初识人物

过渡:同学们读书很认真,也很善于思考,下面,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,看一看手艺高超的张石匠心甘情愿地拜小伙子为师的前因后果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-5自然段,把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画出来,仔细地读一读。

1.学生自由读1—5自然段,边读边批画。

2.展示对话内容,引导学生仔细品读。

忽然来了一个小伙子,毫不客气地插嘴说:“师傅,话别讲绝了,天外还有天哪!”

张石匠咧咧嘴说:“我干石匠的时候,你还没见过石头呢。”

小伙子瞅了张石匠一眼,不急不恼地说:“手艺高的人我见过,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'。”

张石匠沉下脸说:“怎么,你还懂点手艺?那咱们就比试比试,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。”

张石匠艺高气粗地对众人说:“今天我俩见个高低,输了我拜他为师。”

3.交流:在他们的对话中,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?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?

4.学生发言,教师引导、点拨。(板书:张石匠骄傲)

5.引导学生抓住话语前面的提示语,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,把对话读出味道,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。

(1)学生自由练读。

(2)同桌分角色读。

(3)展示读的情况,指名读,鼓励学生带着表情、动作读。

【通过反复品读人物对话,能使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形象和性格跃然纸上,有利于学生对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印象。】

三、观看比试,品赏结果

谈话:既然张石匠看不起小伙子,小伙子也毫不相让,那就只有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。请同学们读6-9自然段,看看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?结果怎样?

1.学生自读、思考,并边读边圈点批画。

2.交流:师随机板书:刻碑洗字刻东西

3.指导学生读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刻碑洗字的句子,读出各自的特点。比一比,谁刻得好?并说明理由。

重点品读下面两个句子:

(1)“活干得干净漂亮……丝毫不走样。”特点是:照样子临刻,“笔笔匀称,秀丽端正,丝毫不走样。”

(2)“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,似有惊涛骇浪之势。”特点是:看了几遍就自己刻,气势非常,干净利落,分毫不差。

4.学生交流,教师点拨。(各有特点,但小伙子刻得更好。理由:A辈菔槟讯却笥诳书;B笔褂玫目谭难度大;C狈趾敛徊睢#

5.引导学生想象画面,抓住描写两个人刻字时的四字词语,有感情朗读,读出味道。

【突出以读为主,在读中理解,在读中比较,在读中想象,张石匠和小伙子所刻的字的特点便随读而出。这样不需教师作过多的讲解,学生就能对比试的答案了然于心。】

第2课时

一、再次比试,感受输赢

谈话导入:经过一次比试,张石匠认输了吗?(没有)(教师板书:不服气)那么,第二次的比试结果怎么样呢?请同学们读第8、9自然段。

1.学生自由读书,品味描写再次比试的部分。

2.学生交流,深入悟读。教师提问:在两人拿出作品之前,用同一个词“不慌不忙”写了两个人的神情,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?(两个人都胸有成竹,说明他们都是艺高胆大)从观众表现中的哪个词说明他们艺高?(“连声叫绝”“啧啧称赞”)。

从中,我们感觉到,张石匠和小伙子的手艺确实都是了不起的!

3.如果你是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赛的裁判,你觉得谁刻得好?并说明理由。

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。(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,适时地引入描写两人所刻出的石链和石算盘的句子,再一次在品读中感受两个人技艺的高超。)

4.从当初的约定,到今天的比赛,在3天的时间里,张石匠和小伙子各是怎么想的,怎样准备的呢?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,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,写一写他们3天的准备过程。(提示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,抓住人物的语言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)

5.指名读一读所写的内容。

【此处的教学,重在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,课文空白处的补白,更深层次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。】

二、读出因果,感受人品

谈话启导:“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。”张石匠此时还有什么话说呢?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。

1.学生自由读书。

2.交流:(教师板书:自愧不如)

3.这就是张石匠拜师的故事,对于他的举动,给了你怎样的启示?(耿直、守信、知错就改、有胸怀)

4.你从小伙子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道理?(板书:天外有天艺无止境)

5.齐读最后一段。

三、回顾课文,拓展延伸

1.学生自由读课文,练习复述课文。

2.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。

3.课后搜集与本文有关的“谦虚谨慎”“艺无止境”等方面的格言警句。

板书设计

8张石匠拜师

刻碑洗字刻东西

看不起——————不服气——————自愧不如

天外有天艺无止境

《有关语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